酒,是神与人的连接灵媒,是无所不能与踏实肯干的意志组合,是一切超乎想像的现象背后难以言说的正能量奥妙。
佛教强调起心动念即为因,现实祸福皆为果;发善心正念,就是对世界最大的奉献。儒学启蒙就说: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习相远:苟不教,性乃迁;教之道,贵以专。道教则突出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
统括儒释道的这些教诲,就能领悟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——天人合一,传善颂福,共生共荣。而善是需要传承的,福是需要颂扬的,否则,想都想不到,又怎么可能去做?还哪里有可能实现呢?
纵观当下白酒市场,可谓是神仙打架,各显神通;有以地名来给酒命名的,也有以酿酒原料来给酒命名的,更多的是以人名来给酒命名的。
认真想一想,用一个地名、原料、人名来命名一款酒,只能说明产地、原材料、酿酒手法上存在一些区别,本质上没有太大变化。那么,为什么不能用最大的善意来命名一款酒,让颂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,让善心正念成为一种身心愉快的修行呢?
从这个层面来看,喝酒绝不只是一种物质的满足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共鸣与加持;众人欢聚,凝聚福场,举杯颂福,福满天下,是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,是天、地、人的和谐统一。
为此,我们从起心动念到文化溯源,从产品表达到凝聚福场,都是费尽心力、冥思苦想,目的是打造一款“货真价实、好喝不贵”的口粮酒,与此同时,还承担着传承中华福文化、酒文化的使命。
瓶身:招福祈瑞,愿力加持
设计灵感来源于“佛手瓜”造型,“佛手”,即佛祖之手,代表“佛陀”的保佑,能招来福禄吉祥,摆设可避灾驱邪。瓶身五面十棱,寓意万物等观与十全十美。
瓶底、瓶盖:道生万物,阴阳相合
瓶底凹状为阴,瓶盖凸形为阳;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”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、两种力量,相反相成,相互推移,不可偏废,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。中颂福秉承天道,理解人道,体会事道;为社会造福、为人类服务。
瓶色:修齐治平,人生三境
中颂福系列共三款酒型:囍、和、貴,分别为红(激情似火)蓝(海纳百川)黄(历尽沧桑)三色;有称心如意,皆大欢喜;合而相生,休戚与共;我将无我,天下大同三大价值理念,三种颜色与理念分别对应人生的三大阶段:即小我(修身齐家)——大我(和衷共济)——无我(推己及人)。
酒体:阴阳协调,日月精华
酱香型白酒两大原料——小麦和高粱,正是一阴一阳之物。小麦一般在端午前期就会成熟,这时候精选小麦制曲,正是采阴。而高粱则需要等到重阳节才会成熟,重阳是至阳之时,高粱则是至阳之物。小麦制曲,高粱下沙,这是阴阳的结合。
另外,酿造酱香型白酒,自古以来就有女人制曲,男人下沙的传统,这也与原料的阴阳不谋而合。端午制曲,重阳下沙,是先人对自然探索之后,为酿酒选择了最佳的时机,此为天时,是阴阳和谐平衡的重要方式。
酱酒本身也是阴阳结合,水是阴,酒精是阳,而53°的酒精度,则是阴阳调和的最佳配比。所以在调酒的过程中,也是阴阳结合的过程。酒为“水形火性”,是水火交融的精灵,是天人合一的结合。
因此,酒的魅力,其实并不只在于酒的本身,更在于酒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!中颂福酒,致力于让中国白酒这一国粹,回归初心,回归传统,回归美好,回归“福”能,传承华夏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!
所以,喝酒就喝好酒,好好喝酒!不为功利而喝酒,也不为拼酒而喝酒,而是为了传福、颂福而喝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