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,作为一个贯穿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,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,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,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。一杯酒,蕴含千种文化,演绎万般精彩,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,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。


1、天人合一的祈福文化

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追求幸福生活的所有生活观念和价值理想都集中体现在福文化之中。“福”乃“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、吉”六大吉祥之首,一个“福”字,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,寄托了整个民族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

“福”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:“双手捧着酒坛,在贡台上祭献,求得神灵庇佑”。是古代祭祀的写照,“福”的最原始含义是“向上天祈求”,而上达天听的贡品则是酒。因此,酒为福根,也是人们与自然、与神明的契约。


19 (2).jpg

2、历史悠久的种植文化

《本草纲目》有“蜀黍北地种之,以备粮缺,余及牛马,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”的记载,一般认为,古称“蜀黍”的高粱起源于非洲,腾飞于中华,是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,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。由于口感偏涩,质感粗糙,一般不做主食,但其产量高、易储存,至今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。

小麦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,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,由北到南的发展历程,早出现在西北,商周时期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,到了盛唐时期,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。

时至今日,贵州这片美丽的多彩之地,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,而高粱与小麦,以酱香酒的巧妙结合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,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,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!


27.jpg


3、积淀沉厚的养生文化

按照中医理论,舌尖为心肺经,舌中为脾胃经,舌根为肾经,左右两边为肝胆经。酱酒芳香能醒脾提神,甘甜能保脾健胃,酸能护肝扶肝,苦能养心养神。此外,酱酒喝后不口干,按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:“舌边有水为活,是生命的象征。”故酱酒之饮食功效,与汉代名医张仲景《伤寒论》“保胃气,存津液”的主题一脉相承。

同时,根据有关科研数据表明,酱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酒类的3—4倍,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而53%左右的酒精度,是科学的酒精浓度,加之经过三年以上的储存,酒度高而不烈,刺激小,适量饮用利于身心健康。

悠悠数千载的酒文化,犹如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名片,让世人陶醉流连;是它,成全了史书中的诗词大家;是它,成就了武夫们的巅峰神话;是它,酝酿了人类的欢乐与幸福……


1671085899675.jpg